Hawkins & Mlodinow:為何上帝沒有創造宇宙──製造我們的世界有穩妥的科學解釋,不需要有諸神, 2010
原文:Stephen Hawkins & Leonard Mlodinow:Why God Did Not Create the Universe。There is a sound scientific explanation for the making of our world—no gods required.

在維京人的神話,有兩頭狼Skoll和Hati吃掉太陽和月亮,形成日蝕和月蝕。日蝕或月蝕開始時,人們製造大量噪音,希望趕跑兩頭狼。過了一些日子,人們必然留意到無論他們是否四處竄跑敲盤擊罄,日蝕月蝕總歸結束。
遠古時代人類不懂得大自然的方法,想出許多神話來解釋他們的世界。但最終,人們轉向哲學,即是以理性(以及少許直覺)來破解他們的宇宙。今天我們利用理性,數學和實驗測試;換句話說,利用現代科學。
愛因斯坦說:「有關宇宙最不可思議的是它是可以理解的。」他的意思是,不像在糟糕的一天我們家園〔沒有秩序〕,宇宙不僅是各走各路的諸多物件的總匯。宇宙中的一切都遵循法規,沒有例外。
牛頓認為,我們這可居住、奇怪的太陽系不是「產生於僅僅大自然定律做成的混沌。」相反,他認為宇宙中的秩序是「首先由上帝創造,然後由祂一直保存同一狀況和情況。」最近發現有許多大自然定律的極端微調,可能有人回歸一些想法,認為這偉大設計是一些偉大設計師的作品。然而,宇宙學的最新進展解釋了為何宇宙的定律似乎專門為人類設計,無需一位仁慈的創造者。
許多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巧合地創造了方便人類的地球設計;如我們只是宇宙唯一的太陽系,這些事情確實是令人費解。但今天我們知道有數以百計的其他太陽系,很少人懷疑星系中數十億恆星有無數的太陽系。各類行星存在,而且很明顯的當行星支持的生命審查周圍世界時,必然發現他們的環境條件是滿足他們存在的需要。
可以把最後一句陳述轉化為科學原理:我們存在這事實限制了我們身處的環境類型。舉例來說,若是我們不知道從地球到太陽的距離,有生命如我等的存在這事實會為地球與太陽距離設定上下限。我們需要有液態水;如地球過於接近,水會沸騰,如距離太遠,水會凍結。這一原則被稱為「弱勢」人擇原理。
弱勢人擇原理不是很有爭議。但有一個更強有力的形式被一些物理學家蔑視。強勢人擇原理表明,我們存在這現實已設定限制,不僅對我們的環境,也對大自然定律本身的可能形式和內容設定限制。
產生這個想法,不僅是我們太陽系奇哉怪也,有利於人類生命發展的特有特性,也是我們整個宇宙和它的定律的特性。它們似乎有設計,一方面度身訂造的支持我們,一方面如果我們是存在的話,沒有多少變化的空間。這是更加難以解釋。
原始宇宙含有氫,氦和少許鋰,這些元素如何演化成宇宙,窩藏著至少一個世界,充滿著和我們一樣智能生命,是很多章節的故事。大自然的力量就是如此,眾多原始元素可以生產較重元素,尤其是碳,並保持穩定至少數十億年。這些較重元素是在恆星熔爐中形成,所以這些力量首先必須要形成恆星和星系。恆星和星系生於早期宇宙中微不足道不均勻性的種子。
即使所有這些還是不夠:恆星的動力使得有一些最終會爆炸,其精確的方法把較重元素在空間中擴散。此外,大自然定律必然決定了那些殘留物質可以再濃縮成為新世代的恆星,環繞著恆星的行星納入了新形成的重元素。
物理理論在某些方面改變,形成這些模型宇宙;通過檢查這些模型宇宙,可以在有條不紊的情況下研習物理定律改變的效果。這樣的計算表明,強大核力的強度只要改變少至0.5%,或電場力改變4%,即會破壞數每一恆星的全部氧或碳,也破壞我們所知的生命可能性。此外,我們理論中出現的大部分基本常數似乎已細微調整,意思是如它們稍有改變,宇宙將是截然不同,而且在許多情況下不適合生命的發展。例如,如果質子的重量稍增0.2%,會衰變為中子,不穩定的原子。
如果我們假設行星要有數億年穩定的軌道運行,才可以演化出生命,空間的維度也是因為我們的存在而固定。這是因為根據吸力定律,穩定的橢圓軌道只可以存在三維層面。若然不是三維,即使任何小小干擾,例如其他行星產生的拉力,行星會脫離環形軌道,或是朝向或是遠離太陽。
出現了能夠支持有智慧旁觀者的複雜結構,這似乎是非常脆弱。大自然定律形成了非常微調的體系。從這些巧合可得出什麼結論?基礎物理定律具體形式和性質的「運氣」,根本不同於我們在環境因素中發現的不同種類「運氣」。前者提出了很自然的問題:為什麼是這樣。
很多人希望我們應把這些巧合作為上帝作業的證據。認為宇宙是為了滿足人類而設計,這說法出現可追溯數千年前的神學和神話。在西方文化,舊約聖經包含天賜設計的概念,但傳統的耶教觀點也可能極大受亞里士多德影響,他相信「智慧的自然世界,其功能是根據一些刻意設計。」
這不是現代科學的答案。正如宇宙學最近的進展表明,吸力定律和量子理論可以解釋宇宙從一無所有中自發出現。自發創造,是「有些什麼」而不是「一無所有」,為什麼宇宙存在,為什麼我們存在的原因。無需上帝點燃引線,啟動宇宙。
我們的宇宙似乎是許多宇宙之一,各有不同定律。這多元宇宙的想法,不是發明出來以解釋微調的奇蹟。這是現代宇宙學許多理論所預測的結果。如果這是真的,就是把強勢人擇原理弱化為弱勢人擇原理,把物理定律的微調與環境因素置於同一層次,因為這意味著我們的宇宙棲息地──現在是整個可以觀察的宇宙──只是眾多宇宙之一。
每一宇宙有許多可能的歷史和許多可能的狀態。只有極少數會容許像我們這樣的生物存在。依宇宙的尺度,雖然我們是弱小和微不足道,在某種意義上我們是創造的主人。
(譯註:霍金Hawkins大名遠播,科普作品是暢銷書。老實話,他的《時間簡史》我看不懂。他的新作《偉大設計The Grand Design》將於9月9日發行。報章有以上的簡介,譯之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