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在下一栏)

達爾文自傳(1809–1882)
八十四頁譯本下載:(正體PDF)(正體DOC) (简体PDF)(简体DOC)
目錄
你的發現之旅:追隨達爾文,震撼世界(美國史坦福大學人類生物學教授William Durham在2008年6月14日向學生發表的畢業紀念日演辭。)
達爾文家譜
序
簡介
自傳
從出生到劍橋
劍橋的生活
「小獵犬號」航程
航海歸來到成婚
成婚之後在倫敦居停到在Down定居
在Down的居停
幾本著作的源起
附錄一:論達爾文和祖父Erasmus Darwin醫生
註釋
1. Erasmus(達爾文祖父)致兒子Robert(達爾文父親)的信件
2. 如何克服達爾文父親Robert反對他參加小獵犬號航程
3. 1837-38年的鉛筆筆記:「就是這問題」
4. 達爾文夫人論宗教
5. 達爾文健康欠佳
譯者的話並致謝編輯
達爾文的地位,不用多說;他著作等身,英語原文在〈達爾文在線Darwin-online.org.uk〉網站全彙集了。
2009年是達爾文出生二百周年,《物種起源》面世一百五十周年,是西方學術界的大事。這位大儒的作品已超出版權保護的年限,屬於「公共範疇Public Domain」,可以自由使用,包括翻譯。這份《自傳》中譯本以Creative Commons的條款公開發表,以下略作解釋。
譯文承蒙吳永村君義務潤筆編輯。吳君是網上之交,素未謀面。譯者選擇某篇文章或書本翻譯,當然有個人的偏愛喜好。編輯以推廣共享知識的熱誠,毅然接下這份義務工作;我怎樣多說客氣話都不能表達我對吳君的感激。譯稿得到他用心修改潤飾,生色不少。還是老套的一句:對吳君的大力襄助,謹致謝意。
為什麼在這個互聯網時代還要閱讀百多年前的「古書」?不是人人接受達爾文主義,但至少同意他開闢了科學的新天地。什麼推動他有這繼往開來的成就?他是否天縱英才,凡人所不能及?史坦福大學人類生物學教授William Durham提醒我們:「你可能以為達爾文不比常人,特別有天份,或是公認的天才。錯了!達爾文在許多方面頗為平庸。他又是如何能夠興風作浪?」「我們時常想到達爾文是成熟、乾癟的老頭子,維多利亞時代的典型有成就的科學家。但達爾文在小獵犬號的敏銳觀察,收集許多動植物新品種,發現演化論,當時他只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
翻譯《達爾文自傳》,是希望讀者感受達爾文的「發現」精神,對新知識的探索:如何尋找──尋找世界、宇宙的新事物以及我們在其中的地位。Durham說:「當前我們的世界似乎被大問題折磨──全球氣候改變,經濟不景氣,能源和食物短缺,傳染病捲土重來──「發現」對我們的未來尤其重要。我們比以前更需要一如達爾文投身於發現。在這方面,達爾文是我們全體最好的榜樣。」希望讀者「一如達爾文,有力量和毅力,在茫無頭緒時繼續向前。只要想想:達爾文做到的,你也可以做到!」
根據《張九慶的博客》介紹,《達爾文自傳》至少有六,七個中譯本。為免誤會,本人特此聲明譯文是根據下載的原文自行翻譯,沒有參考其他譯本。希望利用互聯網無遠弗屆的優勢和CC條款的互享特點,讓更多讀者從達爾文的夫子自道中了解他在學術路上的心路歷程以及困擾達爾文研究的幾個問題:他和父親的關係是否影響他的健康,他的理論是否承傳自祖父,演化論是否與他以及夫人的宗教信仰有衝突等等。
這份《自傳》中譯本以Creative Commons的BY—NC─SA條款公開發表。BY(Attribution):標示原譯者和編輯署名;NC(Non-Commercial):不得作商業營利用途。沒有標示「禁止衍生ND (No Deriative)」,即是可以利用譯本衍生其他形式的作品,例如節略本,投影片等等,形式沒有限制。SA(Share Alike)條款要求衍生作品以同樣形式分享(衍生作品作者免費取得這譯本,由此衍生的作品也必須以BY—NC─SA免費公開發佈)。
簡單一句:譯本歡迎隨意下載,轉載,改寫等等,請保留譯者和編輯署名和不得作商業營利用途,包括從網站付費下載。
譯本的署名形式是《達爾文自傳》(開放共享中譯本),馬景文翻譯,吳永村編輯,自學書院發表,2010年。
在專利和版權社會中推動和推廣CC,有賴各方參與。最起碼的是向讀者推介使用。這方面有賴各位輾轉相傳。
自學書院
2010年4月